我們看奧運會比賽,我們在那裡會看到激情、快樂、健康,相反如果我們上醫院,我們就會看到很多無奈、挫折、痛苦和不快樂的人。我每天接觸大量諮詢者,她們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問題,更多的是因為孩子的問題。因為孩子出現輟學、網癮、亂交朋友、瘋狂購物、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,有很多家長得上了焦慮症、抑鬱症、甚至有幾位家長得上了癌症。
這些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徵,從小聽話懂事,學習優秀,多數會在班級前幾名。家長口中的不用操心的孩子,他們理解父母,自己特別自律。父母說別人家的孩子玩兒手機玩兒遊戲不好,儘管他心裡想玩,可是他也絕不允許自己玩。因為要當一個懂事的孩子,懂事的孩子一定會理解媽媽爸爸,懂事的孩子就不能叛逆。懂事的孩子更不應該做自己,因為如果你做自己,你一定是不懂事兒的。
所以我說叛逆的孩子是有勇氣的孩子,因為他敢做自己,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。儘管這種思想不成熟,可是如果你今天不反對,明天不抗議,那麼你一生就會用這種模式。因為這種模式沒有衝突,維持自己一個好人的形象。當然這個好人內心是有怨恨的,因為他一直是受自己父母思想的驅動,所以當一個這樣的人長大了,他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當一個聽話的好人。
我做諮詢遇到一個高三孩子家長,她的孩子在高考之前都是特別優秀的。就是那種人見人誇的孩子,很多學校和家長都請媽媽去作報告,向媽媽取經。你是怎麼把孩子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?因為有的孩子學習好,繪畫音樂不好。有的愛好唱歌,愛好體育,可是學習不好。這個孩子在所有方面的比賽中,總會拿市裡的前三名獎牌。
孩子只是因為談戀愛,被老師批評了,然後就開始不上學了。無論媽媽怎麼說,親戚朋友怎麼勸?甚至老師都來給賠禮道歉,也根本改變不了孩子不上學的決心。很多人認為一個孩子優秀是理所當然的,認為這個孩子沒有努力就這麼優秀。實際上這都是一種錯覺,即使優秀的孩子背後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越是優秀的人越害怕自己出錯,害怕自己被別人趕上,害怕自己下次考砸。因為他不但是媽媽的希望,甚至是一個家族的希望。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優秀的時候,你就不能做出來不優秀的事情,因為自己被貼上了優秀的標籤。或者說自己被綁架了,所以現在輟學的不是不優秀的,相反都是特別優秀的。
媽媽和孩子相繼在我這裡做心理諮詢,可是媽媽那時候已經崩潰了。因為孩子是媽媽自己的人生的全部,自己所有的希望,所有的理想都寄託到孩子身上了。為了孩子自己可以不出去吃飯,為了孩子自己可以不和單位同事出去旅遊。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練瑜伽的愛好,家長認為這是對孩子好,而沒有看到自己全身心的為孩子,給孩子多大壓力。
她的孩子說,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回報我媽媽,因為我媽媽為我付出太多了,所以我才逼著自己,各方面都優秀。我想要考得好,我想要掙更多的錢,到時候讓我媽能旅遊,我想給我媽買更大的房子,讓我媽去享福。可是我儘力了,這麼多年神經一直緊繃著,怕萬一自己鬆懈下來,就再也學不進去了。現在我想學,我也想考大學,可就是頭腦不好使了。
陸陸續續折騰幾個月之後,孩子如願參加了高考,憑著孩子原來的老底,也考到一個非常好的學校。可是經過這半年的折騰,媽媽就開始就出現焦慮,抑鬱,身體各處無名的疼痛,到醫院一檢查,癌症。當時媽媽都蒙了,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?
我的經驗是:不管是心理疾病或者身體疾病,一個人發病前幾個月或者半年,都會發生一個讓自己非常挫折和打擊的事件。
在處理親子關係上,我建議這三點:
一、家長和孩子一定建立起了界限感,否則孩子會出現我在為我媽學習。
特別是中國家庭,界限感模糊,或者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,我的事也是你的事。你是我男人,你就屬於我的,你就得聽我話,你掙的錢就必須給我花。你是我女兒,你就必須優秀,必須考上好的大學,任何事情必須聽我的。
尤其是負責任的媽媽們,把她自己一生的命運都押在孩子身上,希望孩子更優秀,希望孩子出人頭地。這個願望本身無可厚非,但這背後有沒有希望孩子幫自己完成理想,希望把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這一動機呢?很多媽媽會說這句話,我上學時候都那麼優秀,你一定比我更優秀,或者至少像我一樣優秀。
於是父母就會插手孩子的事情,孩子的成績變成了媽媽的成績。孩子出錯,父母無臉見人。孩子優秀的時候,四處參加聚會,夸夸其談自己怎麼把孩子教的這麼優秀?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輟學的時候,媽媽又開始躲避所有人,當誰都不敢提起學習和孩子的事。
二、沒有界限感的親子關係,媽媽會幹涉,孩子會依賴。沒有界限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,一旦孩子想要擺脫,就會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。很多母親會用哭鬧,有的甚至不吃飯來勒索孩子,對更小的孩子來說,你不聽我話我就不要你了。所以在孩子的內心有恐懼,我不聽我媽媽的話,我媽媽就拋棄我。為了不被拋棄,我只有聽話。
所以越是疼愛孩子的父母,越是會幹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,我不能讓孩子走彎路,我不能讓孩子吃那個苦。這是這種焦慮媽媽的通病,總是跑到孩子的前面指手畫腳。在《隱性攻擊》那本書里,作者說如果我內心不滿,我一定會通過拖延或者失敗來把事情搞砸,或者說自毀模式。你逼著我學習,我表面上不能反抗,可是我可以考砸了。你讓我做事,我可以把事做失敗了,所以一個人的潛意識裡面隱藏著憤怒和不滿,他不會對外攻擊就會對內攻擊。
三、對孩子既溺愛又要求高,一方面希望孩子勇敢,一方面告訴孩子要防範外邊所有的人。
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的,孩子是維繫家庭的一個樞紐,所以會出現丈夫特別愛孩子,媽媽也特別愛孩子。本來應該男人愛女人,女人愛男人。現在把孩子放到第一位,家長過度滿足孩子。父母會覺得我都滿足你所有的吃穿,給你最好的學校,你一定要考前幾名甚至第一。當每個家長都是這樣想的時候,一個班級每個人都認為當第一才優秀。
所以在競爭中得勝的一方,就會得意忘形,自以為超人一等,由此陷入自戀。所以這樣的孩子總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,自己想的才是正確的。自己不是一般人,甚至自己無所不能。當然我們知道這是幼稚的,可是在一個自戀者的心中,他認為他會想明白所有的事情。他不需要別人的幫助,沒有人會比我強。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,不願意求助別人。
當孩子發病了,很多父母會說孩子要求完美要求高。可是家長忘了,是你們一直讓孩子當人上人,是你們一直宣說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所以當孩子出現輟學,家長說你考咋樣都行,孩子也不會相信。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勇敢,一方面又給孩子過度保護。不能吃這個,不能喝那個,這個不健康,那個不健康。走路多注意,交友多注意,外面壞人多,每時每刻都要防範。所以這就是一個衝突,處處小心,一個人難免謹慎。過度謹慎的人,和勇敢是背道而馳的。
勇敢的人是敢犯錯誤的人,從來不敢犯錯誤,從來怕犯錯誤的人,不是勇敢的人,而是一個懦夫。很多人都只教孩子能前進,不能後退。遇到孩子成績退後幾名,家長馬上就焦慮。不是問孩子需不需要補課,就是問孩子哪裡出現問題了,甚至找老師談話。這就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,我只能前進,不能後退。只能對,不能錯。能伸能屈大丈夫,可是家長只告訴孩子你要能伸,所以遇到挫折的時候,孩子根本不會屈。
認為自己不行是一種丟臉的事情,認為自己有過錯,是羞恥的。所以孩子才會出現後悔、自責、內疚,她的內心就是認為自己不應該犯錯。所以我常說,一個不敢犯錯誤的孩子,一定有一個嚴格的家長。或者更深一步說,一個不敢犯錯的孩子,一定有一個不敢犯錯的家長。
所以那種為了孩子操碎心的家長,自己累,孩子更累。最後都身心疲憊,因為沒有一個人活出自己。媽媽為了孩子活著,我要把我孩子培養成人上人。相反,孩子為了媽媽活著,我一定好好學習回報媽媽。當達不到目標的時候,媽媽會怨恨孩子,我這麼努力培養你,你這樣對我。孩子更會怨恨家長,都是你把我毀了,否則我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。
所以,媽媽只要看到自己的焦慮,看到自己的擔心,看到自己的恐懼。看到自己的沒有安全感,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讓別人來承擔。他們聽我的,我就不煩惱。他們不聽我的,我就焦慮。實際上自己就是一個焦慮的人,因為焦慮自己才要掌控。不掌控的話,自己就沒安全感。所以改變從自己開始,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,自己改變了,孩子就會改變。
每個人都愛自己,實現自己的理想,才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。活出別人的人生,是人生最大的悲哀。
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,國際催眠師,今日頭條簽約作者,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,在老師的心中,沒有誰是不正常的,沒有誰是病的,心變世界就變。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,遇到更好的你,喜歡老師的文章,可以關注我私信我。
孩子輟學,家長得了癌症,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絕望
我們看奧運會比賽,我們在那裡會看到激情、快樂、健康,相反如果我們上醫院,我們就會看到很多無奈、挫折、痛苦和不快樂的人。我每天接觸大量諮詢者,她們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問題,更多的是因為孩子的問題。因為孩子出現輟學、網癮、亂交朋友、瘋狂購物、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,有很多家長得上了焦慮症、抑鬱症、甚至有幾位家長得上了癌症。
這些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徵,從小聽話懂事,學習優秀,多數會在班級前幾名。家長口中的不用操心的孩子,他們理解父母,自己特別自律。父母說別人家的孩子玩兒手機玩兒遊戲不好,儘管他心裡想玩,可是他也絕不允許自己玩。因為要當一個懂事的孩子,懂事的孩子一定會理解媽媽爸爸,懂事的孩子就不能叛逆。懂事的孩子更不應該做自己,因為如果你做自己,你一定是不懂事兒的。
所以我說叛逆的孩子是有勇氣的孩子,因為他敢做自己,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。儘管這種思想不成熟,可是如果你今天不反對,明天不抗議,那麼你一生就會用這種模式。因為這種模式沒有衝突,維持自己一個好人的形象。當然這個好人內心是有怨恨的,因為他一直是受自己父母思想的驅動,所以當一個這樣的人長大了,他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當一個聽話的好人。
我做諮詢遇到一個高三孩子家長,她的孩子在高考之前都是特別優秀的。就是那種人見人誇的孩子,很多學校和家長都請媽媽去作報告,向媽媽取經。你是怎麼把孩子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?因為有的孩子學習好,繪畫音樂不好。有的愛好唱歌,愛好體育,可是學習不好。這個孩子在所有方面的比賽中,總會拿市裡的前三名獎牌。
孩子只是因為談戀愛,被老師批評了,然後就開始不上學了。無論媽媽怎麼說,親戚朋友怎麼勸?甚至老師都來給賠禮道歉,也根本改變不了孩子不上學的決心。很多人認為一個孩子優秀是理所當然的,認為這個孩子沒有努力就這麼優秀。實際上這都是一種錯覺,即使優秀的孩子背後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越是優秀的人越害怕自己出錯,害怕自己被別人趕上,害怕自己下次考砸。因為他不但是媽媽的希望,甚至是一個家族的希望。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優秀的時候,你就不能做出來不優秀的事情,因為自己被貼上了優秀的標籤。或者說自己被綁架了,所以現在輟學的不是不優秀的,相反都是特別優秀的。
媽媽和孩子相繼在我這裡做心理諮詢,可是媽媽那時候已經崩潰了。因為孩子是媽媽自己的人生的全部,自己所有的希望,所有的理想都寄託到孩子身上了。為了孩子自己可以不出去吃飯,為了孩子自己可以不和單位同事出去旅遊。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練瑜伽的愛好,家長認為這是對孩子好,而沒有看到自己全身心的為孩子,給孩子多大壓力。
她的孩子說,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回報我媽媽,因為我媽媽為我付出太多了,所以我才逼著自己,各方面都優秀。我想要考得好,我想要掙更多的錢,到時候讓我媽能旅遊,我想給我媽買更大的房子,讓我媽去享福。可是我儘力了,這麼多年神經一直緊繃著,怕萬一自己鬆懈下來,就再也學不進去了。現在我想學,我也想考大學,可就是頭腦不好使了。
陸陸續續折騰幾個月之後,孩子如願參加了高考,憑著孩子原來的老底,也考到一個非常好的學校。可是經過這半年的折騰,媽媽就開始就出現焦慮,抑鬱,身體各處無名的疼痛,到醫院一檢查,癌症。當時媽媽都蒙了,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?
我的經驗是:不管是心理疾病或者身體疾病,一個人發病前幾個月或者半年,都會發生一個讓自己非常挫折和打擊的事件。
在處理親子關係上,我建議這三點:
一、家長和孩子一定建立起了界限感,否則孩子會出現我在為我媽學習。
特別是中國家庭,界限感模糊,或者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,我的事也是你的事。你是我男人,你就屬於我的,你就得聽我話,你掙的錢就必須給我花。你是我女兒,你就必須優秀,必須考上好的大學,任何事情必須聽我的。
尤其是負責任的媽媽們,把她自己一生的命運都押在孩子身上,希望孩子更優秀,希望孩子出人頭地。這個願望本身無可厚非,但這背後有沒有希望孩子幫自己完成理想,希望把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這一動機呢?很多媽媽會說這句話,我上學時候都那麼優秀,你一定比我更優秀,或者至少像我一樣優秀。
於是父母就會插手孩子的事情,孩子的成績變成了媽媽的成績。孩子出錯,父母無臉見人。孩子優秀的時候,四處參加聚會,夸夸其談自己怎麼把孩子教的這麼優秀?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輟學的時候,媽媽又開始躲避所有人,當誰都不敢提起學習和孩子的事。
二、沒有界限感的親子關係,媽媽會幹涉,孩子會依賴。
沒有界限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,一旦孩子想要擺脫,就會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。很多母親會用哭鬧,有的甚至不吃飯來勒索孩子,對更小的孩子來說,你不聽我話我就不要你了。所以在孩子的內心有恐懼,我不聽我媽媽的話,我媽媽就拋棄我。為了不被拋棄,我只有聽話。
所以越是疼愛孩子的父母,越是會幹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,我不能讓孩子走彎路,我不能讓孩子吃那個苦。這是這種焦慮媽媽的通病,總是跑到孩子的前面指手畫腳。在《隱性攻擊》那本書里,作者說如果我內心不滿,我一定會通過拖延或者失敗來把事情搞砸,或者說自毀模式。你逼著我學習,我表面上不能反抗,可是我可以考砸了。你讓我做事,我可以把事做失敗了,所以一個人的潛意識裡面隱藏著憤怒和不滿,他不會對外攻擊就會對內攻擊。
三、對孩子既溺愛又要求高,一方面希望孩子勇敢,一方面告訴孩子要防範外邊所有的人。
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的,孩子是維繫家庭的一個樞紐,所以會出現丈夫特別愛孩子,媽媽也特別愛孩子。本來應該男人愛女人,女人愛男人。現在把孩子放到第一位,家長過度滿足孩子。父母會覺得我都滿足你所有的吃穿,給你最好的學校,你一定要考前幾名甚至第一。當每個家長都是這樣想的時候,一個班級每個人都認為當第一才優秀。
所以在競爭中得勝的一方,就會得意忘形,自以為超人一等,由此陷入自戀。所以這樣的孩子總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,自己想的才是正確的。自己不是一般人,甚至自己無所不能。當然我們知道這是幼稚的,可是在一個自戀者的心中,他認為他會想明白所有的事情。他不需要別人的幫助,沒有人會比我強。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,不願意求助別人。
當孩子發病了,很多父母會說孩子要求完美要求高。可是家長忘了,是你們一直讓孩子當人上人,是你們一直宣說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所以當孩子出現輟學,家長說你考咋樣都行,孩子也不會相信。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勇敢,一方面又給孩子過度保護。不能吃這個,不能喝那個,這個不健康,那個不健康。走路多注意,交友多注意,外面壞人多,每時每刻都要防範。所以這就是一個衝突,處處小心,一個人難免謹慎。過度謹慎的人,和勇敢是背道而馳的。
勇敢的人是敢犯錯誤的人,從來不敢犯錯誤,從來怕犯錯誤的人,不是勇敢的人,而是一個懦夫。很多人都只教孩子能前進,不能後退。遇到孩子成績退後幾名,家長馬上就焦慮。不是問孩子需不需要補課,就是問孩子哪裡出現問題了,甚至找老師談話。這就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,我只能前進,不能後退。只能對,不能錯。能伸能屈大丈夫,可是家長只告訴孩子你要能伸,所以遇到挫折的時候,孩子根本不會屈。
認為自己不行是一種丟臉的事情,認為自己有過錯,是羞恥的。所以孩子才會出現後悔、自責、內疚,她的內心就是認為自己不應該犯錯。所以我常說,一個不敢犯錯誤的孩子,一定有一個嚴格的家長。或者更深一步說,一個不敢犯錯的孩子,一定有一個不敢犯錯的家長。
所以那種為了孩子操碎心的家長,自己累,孩子更累。最後都身心疲憊,因為沒有一個人活出自己。媽媽為了孩子活著,我要把我孩子培養成人上人。相反,孩子為了媽媽活著,我一定好好學習回報媽媽。當達不到目標的時候,媽媽會怨恨孩子,我這麼努力培養你,你這樣對我。孩子更會怨恨家長,都是你把我毀了,否則我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。
所以,媽媽只要看到自己的焦慮,看到自己的擔心,看到自己的恐懼。看到自己的沒有安全感,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讓別人來承擔。他們聽我的,我就不煩惱。他們不聽我的,我就焦慮。實際上自己就是一個焦慮的人,因為焦慮自己才要掌控。不掌控的話,自己就沒安全感。所以改變從自己開始,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,自己改變了,孩子就會改變。
每個人都愛自己,實現自己的理想,才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。活出別人的人生,是人生最大的悲哀。
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,國際催眠師,今日頭條簽約作者,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,在老師的心中,沒有誰是不正常的,沒有誰是病的,心變世界就變。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,遇到更好的你,喜歡老師的文章,可以關注我私信我。